二氯二苯三氯乙烷也称DDT,是一种合成杀虫剂,曾被广泛用于杀虫,直到1970年代发现对鱼类和水供应有害自美国政府禁止以来,研究持续显示人接触DT和复制问题与癌症之间的关系,自那以来被贴上可能的人类致癌标签。
滴滴涕最早创建于1874年,当时氯接触氯苯和硫酸1939年,瑞士化学家Paul Herman Müller发现该化学反应可用作杀虫药,二战期间使用该化学反应防虱子、跳蚤和蚊虫、布偶虫、瘟疫、疟疾和黄热病载体二次大战后DD继续用作农场杀虫剂
1950年代末期 美国农业部开始调控并禁止DDT引用农药有毒后效的证据1960年代,Rachel Carson1962年书Silentspring后进一步采取措施,该书呼吁改进农药规范1972年,新成立的环境保护局发布滴滴涕禁令,发现不良环境影响和人类健康风险大于滴滴涕所能提供的任何效益。
-
其他来源
百科全书英国编辑DDT百科全书英美https://www.britannica.com/science/DDT.2016年7月28号存取
Unites States环境保护局DDT简史状态https://www.epa.gov/ingredients-used-pesticide-products/ddt-brief-history-and-status.2016年7月27日存取